1、現有競爭對手的市場競爭
目前我國食品機械的市場競爭主要體現在高檔產品市場和中低檔產品市場的競爭。
(1)高檔產品的市場競爭。我國食品機械的高檔產品主要是依靠進口或測繪仿制而獲得的,許多技術訣竅尚未掌握,創新能力不強和知識產權問題制約了這些高檔食品機械的發展。而國外食品機械主要依靠技術優勢和技術壁壘而取得對我國食品機械的競爭優勢,從而已長期占據我國高檔食品機械(如大型化、高精尖等產品)的主要市場份額。此外,國外的食品機械實際上也存在著激烈的相互競爭,如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瑞士、意大利、日本等國的食品機械制造企業,也都在利用各自的優勢互相爭奪我國市場,它們之間誰也不具備壟斷全部食品機械市場的能力,只是在部分產品、部分技術和部分材料等方面具有不同程度的壟斷特征。因此,我國食品機械的市場競爭,實際上是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在我國食品機械行業上的延續;而市場競爭的焦點不是數量,而是技術、標準和產品質量的競爭。
(2)中低檔產品的市場競爭。我國食品機械制造業仍以中低檔產品為主,主要依靠低價位優勢參與競爭和占領市場,各企業之間普遍采用價格競爭方式和不斷提升質量來贏得市場空間,企業還缺乏足夠的自主創新能力形成左右市場的主導勢力,即使業內強者也只是在個別品種上擁有一定主導優勢,而多數產品還處于分散競爭狀態。企業之間普遍采取價格競爭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隨著多元化和市場化投資體制的形成,越來越多的外國資本進入到我國食品機械制造業,這導致了我國眾多的低端企業無法與外資企業抗衡,形成了所謂的“低水平重復生產嚴重”,從而引起價格競爭。二是我國市場上高檔產品是少數,中低檔產品是多數,因而市場結構呈現中低檔產品的強競爭性。所以中低檔產品的競爭方式只能采取價格競爭,而高檔產品才存在技術競爭。三是我國多數企業目前還不具備很強的技術創新能力,企業更多地是依靠模仿國外技術或國內別人的技術而獲得短期利益。
2、潛在進入者的競爭
我國食品機械制造業是否存在諸多的潛在進入者,主要取決于該行業是否具有足夠的吸引力。從目前情況看,我國食品機械制造業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將仍然是一個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行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出來:一是可觀的平均利潤率。我國食品機械制造業的銷售利潤率大于主要工業設備制造業銷售利潤率。
因此,我國食品機械制造業仍屬投資高回報率的行業。二是廣闊和可持續的市場前景。從定性的角度,農產品或食品是人們生活中永遠離不開的必需品,而且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其市場需求還會不斷擴大,要求質量更精細,更加健康和安全。從定量來看,2001~2004年我國食品工業的平均增長速度為18%,遠高于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因此食品機械制造業具有廣闊和可持續的市場前景。三是相對寬松的國家產業政策,對發展食品機械十分有利。其一,國家持續實施農產品加工業和食品工業的產業升級、結構調整和加快與國際接軌的政策,采取用高新技術代替傳統技術、用先進適用技術代替落后技術、加大采用國際標準的力度等措施,這為食品機械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其二,國家將長期支持以食品加工為主要對象的農產品加工技術裝備的技術創新、技術進步和科技攻關,以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3、替代品的威脅
由于我國是農業大國和農產品生產大國,所以食品機械制造業是不可替代的;只要農產品加工業和食品工業存在,為其提供技術裝備的相關機械制造業就不可被替代。盡管近年來隨著科技進步的加快,在食品加工領域的各種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等層出不窮,但都是圍繞該行業提高技術含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生產效率等方面而出現的。就某種加工產品和技術裝備而言,替代性競爭卻是實實在在地存在著,而且正呈加速替代之勢,一些新開發的產品正在或即將替代傳統產品、由先進的生產工藝替代落后工藝、先進的生產設備替代落后的技術裝備、用高新技術替代傳統技術等等。替代性競爭對現有食品機械制造企業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從我國目前情況看,替代性競爭為新進入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市場切入點和潛在競爭優勢。據業內專家測算,近年來每年約有1000多家食品機械制造企業停產或倒閉,而每年另有1000家左右的企業誕生并進入該行業,其新進入者主要是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面對國有企業的傳統陣地,通過引入新技術、新工藝和企業轉制,已經打破了過去國有企業一統天下的舊格局。
4、供應方討價還價的力量
我國食品機械制造業的供應方力量是否發達,并不僅僅是因為行業中活躍著許多食品機械制造企業,更是因為供應鏈或供應體系是否完整、技術是否成熟、產品質量是否可靠、供應和使用企業之間是否保持著穩定和誠信的供應關系等等,而企業的生產專業化和市場化程度也是提升供應方力量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個企業追求的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生產組織方式,那么該企業的生產管理幅度和指揮難度都會大大增加,企業運轉的靈活性也會隨之降低。其結果是企業的采購成本很難降低,產成品的質量也很難全面提升。從經營機制看,如果生產專業化協作體系發達,供應市場化程度較高,則最終產品的價格、質量、服務都會提高。從我國食品機械制造業來看,供應商的力量短期內還不會對用戶形成壟斷市場,只是在個別大型化、技術含量高的進口設備上可能被外國企業所壟斷。這主要因為:一是我國食品機械的供應體系和供應鏈正處于快速發展和不斷完善的過程當中,總體上仍處于欠發達狀態。二是設備供應環節呈現出競爭性的市場格局,以質量競爭和價格競爭為主要表現形式,競爭的結果使供應商利潤下降。三是供應商進入市場的門檻不斷抬高,連續化、自動化和技術含量高的設備成為發展主流,簡單的、傳統的、落后的、小型的食品機械已不適應該行業新形勢的發展需要。四是舊的組織體制已經打破,但新的組織體系還沒有完全形成,在散亂無序的格局下,要求我國食品機械制造業的競爭秩序還有待進一步規范。
5、需求方討價還價的力量
從近幾年的行業情況看,我國食品機械制造企業受到需求方的壓力較大,但在不同細分市場上的壓力程度卻不盡相同。在一些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高的食品機械產品上,市場勢力總體上有利于供方;而在中低檔的食品機械產品上,設備制造企業受到市場需求的強大壓力,需求方在討價還價中掌握更多的主動權。從需求方的角度看,影響需求方討價還價能力的因素主要有需求數量與供應數量的對比、需求方的集中度和大客戶力量、需求方的自組織程度、需求方的支付能力等。此外,也可以從供給方面來分析需求方討價還價的能力,主要涉及供給數量與需求數量的對比、生產企業之間的競爭強度、生產企業的產能利用率、政府產業政策等等。從供求方面看,我國食品機械行業絕大多數產品處于供過于求的強競爭狀態,總體生產能力普遍高于市場需求,因而需求方始終處于市場強勢地位,即買方市場。在中低檔產品市場上,有限的市場需求主要被若干個較大型的企業所分割;而在高檔產品市場上,盡管國內需求很旺且國內生產企業難以提供的設備,由于國外生產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使購買者的選擇余地也很大,實際上討價還價的主動權仍然掌握在國內購買方手里。從競爭形式看,在中低檔產品市場上,國內設備制造企業成為競爭的主角,大多采用價格競爭策略占領有限市場;在高檔產品市場上,國外企業與國內企業不同之處在于:國外企業往往在細分市場上或者某些環節上具有技術優勢,它們普遍采取差別化策略占領市場,而不是進行削價競爭。
綜合上述分析,扭轉我國食品機械市場競爭力較差的被動局面,應抓緊從如下幾個方面做文章:一是加快與國際接軌的步伐。在食品機械設計、制造和使用等方面,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標準和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的標準,或者采用國內已等效的國際標準。這些標準已被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廣泛認同和采用,代表了國際性食品機械技術標準的發展主流。二是積極實施名牌戰略。在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過程中,人們對食品機械名牌產品的追求越來越明顯,知名度高、有信賴感、安全感的名牌產品會增加用戶的廣泛采用,有利于提升行業的競爭力。所以要注意聚集一定的技術、資金、人才和政策傾斜等措施,不斷培育我國食品機械的名牌產品,逐步形成我國食品機械的名牌產業群。三是加快模仿創新向自主創新的轉變。過去我國食品機械的更新換代,主要延續了“引進、消化吸收”的發展模式,屬于模仿創新的范疇,許多技術訣竅是仿制不出來的。而今,市場發展需要創造食品機械的名牌產品,應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應有自己的知識產權,應有自己的看家本領。這就需要從發展戰略和策略上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行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模仿創新向自主創新的轉變。